2010年,阿拉善左旗政府與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合作,推動當地農戶種植節水小米。經過5年努力,今年小米種植面積達5000畝,節水200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北京昆明湖的蓄水量。小米解決了大問題,農戶既節水又增收。
排斥:種植節水小米成本比玉米高,村民們起初顧慮重重
阿拉善地處亞洲大陸腹地,干旱少雨。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貫穿全境,荒漠化面積占總面積的93%。這一地區是中國最大的沙塵暴發源地。
為改善阿拉善等地的生態環境,近百位中國企業家于2004年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并大量種植梭梭樹,以恢復植被、防風固沙。然而,僅靠固沙并不足以治理荒漠化,還需配合節水,防控結合,才能從源頭上遏制沙塵暴的產生。
玉米是阿拉善的主要糧食作物,需大水漫灌,平均每畝約耗水800立方米。這樣的用水量對沙漠農區而言是“奢侈的”,農民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土地鹽堿化,耕地肥力減退,農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如果不及時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轉變生產方式,農區將面臨荒漠化加劇、無地可種的困境。
阿拉善SEE公益機構品牌傳播中心總監劉溢表示,當地農業用水缺乏管控、采補不平衡是導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阿拉善左旗腰壩綠洲夾在沙漠與城市之間,是抵御荒漠化的最后一道防線,守護地下水尤為重要。
2009年,時任SEE協會會長的王石,發現了河北省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所長趙治海研制的雜交節水谷種。
據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副所長王曉明介紹,這種雜交谷子是名副其實的沙漠節水好幫手。雜交谷子平均每畝耗水只有200—300立方米,比玉米可節水500立方米。同等栽培條件下,雜交谷子還能比常規谷子增產30%左右。
在阿拉善左旗腰壩地區6萬畝農田中,如果有一半土地改種節水小米,當地水資源的供給和消耗即可達到平衡,從而有效緩解荒漠化。
2010年,阿拉善左旗政府決定與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合作,共同推動節水小米在當地擴大種植。然而,剛開始時,節水小米未能獲得農戶的青睞。
SEE協會阿拉善農區節水項目辦工作人員勵一州回憶,他們幾年前向農民推廣種植小米時,得到的回復是消極的,甚至是抗拒的。
“荒漠化治理方式多種多樣,很多方法要嘗試過之后才知道是否可行。村民之前也經歷過很多所謂的環保創新項目,但都沒堅持下來,最后不了了之。老百姓被折騰煩了、累了,覺得環?床坏较M,熱情自然就有所減退!眲钜恢菡f,“沙漠小米項目也被認為不可持續,而且小米種植所需成本比玉米要高,村民們剛聽說時都很排斥!
轉變:解決銷售渠道和技術指導問題,為農戶消除后顧之憂
怎樣才能讓村民們自發自愿種植節水小米?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決定轉變思路,不再依賴傳統方式推廣宣傳,而是將節水小米項目做成“綠色產業鏈條”,成立社會企業北京維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農戶解除后顧之憂:生態協會在前沿做環保,社會企業制定種植標準,從農戶手中采購小米,與大成集團、旺旺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后者在終端生產消費者喜歡的小米產品,通過購買促進生產。村民不用擔心銷售渠道,專心種植小米。
同時,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們每年都實地選育谷種、潛心研究配套技術,使其更適應阿拉善的環境。為了使村民對雜交谷子有全面的了解,專家制定了系統的培訓課程,在生長關鍵時期進行技術指導,并建立微信群,第一時間答疑解惑。
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村民們看到了小米的未來。
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鎮孟根塔拉嘎查(村)村民高寬平樂呵呵地站在自家的谷子地前,雖然從去年才開始種植小米,但這種作物的高產和節水已經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小米的收成比之前種的玉米收成好!”他一邊檢查著眼前的谷穗,一邊對記者說,“在接觸到節水小米之前,我們也知道玉米耗水量大,但苦于沒有合適的替代作物,為了維持生活,只能繼續種玉米。如今一畝小米能比玉米省500方水,多賺1000塊錢。我明年一定繼續種小米!”
高寬平表示,“小米出現前,政府的節水措施是強制限水,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大家都發愁,覺得環?赡芤獱奚徊糠纸洕妗,F在不同了,有了小米,大家高高興興做環保,一手抓生態,一手抓收益!
“今年收成比去年好,我種了133畝谷子,畝產750斤,和種玉米相比,每畝多收500元。希望明年SEE協會和維喜農業能夠繼續支持村民種植小米!泵细虏(村)黨支部書記林興輝說。
迄今為止,阿拉善左旗共有8個合作社134戶農戶種植小米,耕種面積由去年的600畝擴大到5000畝,總收成約1000噸。據初步測算,這些小米累計節水200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北京昆明湖的蓄水量。
老百姓打心底里接受,環保工作自然能做得更順暢。勵一州表示,現在生態協會再去村里推廣節水項目時,得到的是村民的歡迎和稱贊,“農戶們眼見為實,都知道種小米又能增收又能節水,不用我們怎么宣傳就踴躍報名!
合力:環保需要整合社會資源,公眾、企業、政府、環保組織多方參與
“小米擔大任!卑⒗芐EE生態協會會長任志強說。小米的豐收對推動阿拉善環保有積極示范作用,更多節水作物落地生根,水資源采補平衡就能更快實現。他強調,“節水是為了保護環境,而環保的前提是增強當地居民的信心。想讓農民切實參與到環保中來,就一定要讓他們看到希望,看到生態環境與自身的密切聯系。只有在保護環境的過程中讓居民受益,環保事業才具備可持續性!
北京維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書文表示,必須讓百姓得實惠、做主人,才能讓他們自覺自愿參與環境保護!皢渭兊妮斞綆头霾豢扇,我們不能將資金塞給村民,而要逐步轉變他們的理念,引導他們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否則一旦幫扶的‘拐棍’掉了,例如資金鏈斷裂或者環保力量撤走,老百姓還是不知如何有效保護環境!
環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方位、立體化的社會支持。環保若想具備生命力,需要整合撬動社會資源,需要公眾、環保組織、企業、政府多方參與,缺一不可。
但有些企業還不具備足夠的環保意識!吧衬澦∶拙哂泄鎸傩,產品收購價格高于當地農產品的價格,我們在洽談合作時,談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具有相同環保理念的企業,相近的價值觀使彼此的合作走得更遠!本S喜農業市場經理馬曉輝指出,“如果有更多企業愿意為綠色產業打開大門,社會環保資源的整合就能更順利!
社會組織和企業的努力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實際上,SEE生態協會與阿拉善左旗政府的良性互動,是節水小米得以順利推廣的前提。協會幫助政府策劃水權改革、監測地下水位,政府以多種形式鼓勵農戶選擇節水作物,例如向節水大戶發放獎勵資金、給予種植小米的農戶更多水資源配比以擴大產量等。劉溢表示,“只有將理念、政策、科研、商業等各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做到環保的立體化和可持續發展!